1.视频天下: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/廖祥忠(中国传媒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—8
2.论新闻舆论“四力”发展的动力建构/沈正赋(安徽师范大学) //现代传播.
—2022,(1)—9—18
3.以“乡土”为媒:熟人社会的内外传播/李红艳;冉学平(中国农业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—19—28
4.传播十要素论/韩立新; 杨新名(河北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29—36
5.数字社会媒体治理的系统重塑与价值诠释/李建刚(中国传媒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37—42
6.论媒介时间与互联网产业中的劳动素质/吴鼎铭;许天敏 (福建师范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43—49
7.论亲子媒介教育的双向社会化/曾秀芹; 战泓伟(厦门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50—58
8.中国广告知识生产模式演进(1979—2021)/宋红梅;丁俊杰 (中国传媒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59—65
9.认知盈余视角下短视频平台内容创新生产研究/郭新茹;康璐玮 (南京师范大学;武汉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
(1) —66—73
10.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的实证研究—202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/黄会林;黄昕亚;祁雪晶 (北京师范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74—81
11 国际性共同媒介仪式/:体育精神与国家形象的建构/罗坤瑾; 许嘉馨 (广东外语外贸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82—90
12.中国电影新基建的技术神话与工业美学/范志忠; 于欣平(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91—97
13.中国演播艺术的创作、受众与媒体变迁/曾志华; 孔亮(中国传媒大学;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
(1) —94—110
14.从“横屏“到”竖屏“:论影像符号表意机制的变革/张骋(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 (1) —111—117
15.创造意义产消者:论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的情感主动性/田浩 (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,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18—125
16.重新定义智能媒体/黄升民;刘珊 (中国传媒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26—135
17.无中介性:触觉媒体的功能、研究及实践/梁德阔(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教授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
(1) —136—145
18.推荐算法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建构/薛可;李亦飞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46—152
19.权利的莫比乌斯游戏:网络社会媒介场域中的流动性之争/胡海; 魏海平 (上海交通大学)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53—159
20.扩展的场域:新媒体影像装置的时空构建与感知体验/邓尚(西南民族大学) //现代传播. —2022,(1) —160—168